控规阶段城市设计核心管控要素体系研究及其管理应用

时间:2021-06-22


项目信息

(1)项目地点:武汉市

(2)编制单位: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3)获奖信息:2019年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1、项目背景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设计的指示,国家部委随后启动多项城市设计改革工作。2017年7月,武汉市被正式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本次研究是为期2年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的重点,是明确控规深度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的分类及构成、要素的规范表达、要素的弹性管控等几个关键问题,并将成果逐步应用于中心城区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优化和控规升级、新城区用地规划条件升级、社区规划等管理工作中。(图1)

2、规划构思

        理论与实务兼顾。从当代城市设计学科关注重点与发展趋势出发,建立相对全面的城市设计管控目标体系,同时,围绕既有城市设计编制成果中的突出问题,以及地方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实际,予以查缺补漏和强化衔接,在框架构建上力求全面、开放又突出重点。

设计与规范并重。因该阶段城市设计成果直接面向规划管理,需对要素的表达尽可能清晰、规范、友好,以最大程度降低管控要求从编制到管理应用中的转译,同时,也要刚弹有别、分级操作,从而为有创造性的建筑设计方案留出充分空间。

专业与社会共享。互联网时代为众筹推动城市设计实施拓展了渠道,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需要成为一个平等沟通对话、鼓励参与和交流的平台,让更多专业与社会人士加入进来,共同使用它、完善它。

3、主要规划内容

(一)既有城市设计编制成果及相关法规评价研究

        通过梳理解读武汉市近五年来编制完成的局部城市设计成果,研究发现城市设计大量编制但应用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对部分重点管控要素的误解和缺失,以及管控要求的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问题。通过评析现行的城市设计技术指导文件,研究发现涵盖不全面、重点不突出,管控不精细,造成城市设计操作性不强。

(二)控规阶段城市设计管控内容-要素分解研究

        从学术理论、管理实践两个层面对当前国内理论和实务分析整理后,研究进一步提出当代城市设计关注重点应在于:保障城市公共领域与公共空间;以人为本,创造/保护城市独特的场所感和识别性;鼓励多样性和适应性,保持差异性和活力;更新自然系统;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可达性,实现紧凑型城市;协调整合建筑、景观、市政多要素,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实现可持续性增长、低碳生态。然后,围绕这些目标,研究设置了7类城市设计管控内容:A土地利用类、B公共空间类、C景观环境类、D交通类、E建筑类、F设施类、G可持续性类,并进一步根据每类内容的重要性与对象特点的不同,细分直至更具体的管控要素(指标),经反复比选调整后,形成共计7类88项控规阶段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


image.png

图表 1 控规阶段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的构建

image.png

图表 2 控规阶段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


(三)管控要素的规范化表达研究、弹性化操作研究

        研究发现,图示、表格和文字是城市设计管控文件中最常采用的三种表达方式。根据要素自身特点,研究为每项要素建议了最适合的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以便能相对标准化地编制城市设计管控图则、规范化地开展城市设计成果审查、高效化地纳入城市设计“一张图”、常态化地纳入地块规划条件。另外,城市设计管控相较于控规管控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弹性空间和管理裁量。因此研究提出,可从要素本身的控制性/引导性区分、空间分级(分区)管理、时间分级(近远期)实施三个角度来提供相关途径。


image.png

图表 3 《武汉市城市设计管控要素查询手册》


(四)用地规划条件升级版研究

        与各区分局座谈了解现行规划条件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将规划条件的指标构成调整为“规划用地情况”“土地使用强度”“公共设施、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特殊要求”共五类23项(升级版,适用于城市设计重点地区)或14项(普通版,适用于一般地区),并从“能不能用”“好不好用”“怎么用”三个方面,逐一明确指标的选取原因、核提依据、规范表达、概念与计算方法等。

(五)试点片编制

        为了对新构建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和规划条件升级版进行验证和完善,研究分别选取了解放公园“澳门金角”片、东湖高新区光谷中心区北核心作为试点片,开展控规深度的城市设计管控图则转化编制、图则优化以及地块规划条件模拟等,确保了操作上的可行性。


image.png 

图表 4 试点片编制


4、特色与创新

(一)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通过深入发掘问题之间的关联,研究设计提出一个全新的系统性解决思路和方案——包括一个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一个要素规范表达体系和一个要素弹性操作体系。三个体系之间环环相扣又逐层递进,同时每个体系在研究深度和研究结论上,较之国内已有研究也均具有领先性。

(二)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充分体现了用户至上、开放平台、微创新与快速迭代、众筹实施等互联网思维和做法。城市设计管控“内容-要素”体系仅两级结构,并按要素相互关系直接呈现为一组组的展开形式,顺应了当下互联网时代扁平化设计趋势,每个要素唯一编码,编码信息包括类别、组别、等级,每组预留10个位置,形成一个开放性的框架,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规划基础和行政力量,进行增补或删减调整的“二次开发”,手册界面设计通俗易懂、便携易查。

(三)一项立足于城市设计自身特征的分级管控策略

        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将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细分为三个等级,并进而构建起一个随着管控等级增强、管控要素集也相应增加的对应体系,这不同于以往的城市设计要素根据商业、居住、工业、交通等用地功能的不同、或者新建地区、改建地区的不同而不同的“分类”管控方式,而是一种强调现状资源条件约束和影响的强弱决定了城市设计管控要素的多寡的“分级”管控方式。

5、实施情况

        (一)根据体系研究成果,市局先后完成了《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优化技术要求》、《武汉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湖北省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管控工作指引》(鄂建文〔2017〕28号)的研制。前者于2015年12月23日通过市局专题会验收,后者于2016年8月29日通过省厅专家会评审,并于2017年4月19日由省厅正式印发。

        (二)研究团队制作的《武汉市城市设计管控要素查询手册》,已分发到武汉市区局的规划管理处室、局属规划编制机构等推荐使用,受到广泛欢迎,并获得良好反馈与评价。

        (三)制作的《武汉市新城区(开发区)用地规划条件升级版操作指南》,已自2017年12月试用于新城区开发区规划管理,2018年6月通过市局专题会验收。操作指南对规划条件的制定和建管方案的审批,均起到了显著规范和提升效能的作用。

        (四)研究团队撰写的两篇论文分别刊登于《城市规划学刊》2017年第4期、《规划师》2017年第3期刊登。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研究》一文发表后,短短2年多在知网上被下载903次,被引用19次,引证论文来自《城市规划学刊》,《城市发展研究》等权威期刊,以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学位论文。



正文

控规阶段城市设计核心管控要素体系研究及其管理应用

武汉规划展示馆2021-06-22


项目信息

(1)项目地点:武汉市

(2)编制单位: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3)获奖信息:2019年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1、项目背景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设计的指示,国家部委随后启动多项城市设计改革工作。2017年7月,武汉市被正式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本次研究是为期2年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的重点,是明确控规深度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的分类及构成、要素的规范表达、要素的弹性管控等几个关键问题,并将成果逐步应用于中心城区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优化和控规升级、新城区用地规划条件升级、社区规划等管理工作中。(图1)

2、规划构思

        理论与实务兼顾。从当代城市设计学科关注重点与发展趋势出发,建立相对全面的城市设计管控目标体系,同时,围绕既有城市设计编制成果中的突出问题,以及地方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实际,予以查缺补漏和强化衔接,在框架构建上力求全面、开放又突出重点。

设计与规范并重。因该阶段城市设计成果直接面向规划管理,需对要素的表达尽可能清晰、规范、友好,以最大程度降低管控要求从编制到管理应用中的转译,同时,也要刚弹有别、分级操作,从而为有创造性的建筑设计方案留出充分空间。

专业与社会共享。互联网时代为众筹推动城市设计实施拓展了渠道,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需要成为一个平等沟通对话、鼓励参与和交流的平台,让更多专业与社会人士加入进来,共同使用它、完善它。

3、主要规划内容

(一)既有城市设计编制成果及相关法规评价研究

        通过梳理解读武汉市近五年来编制完成的局部城市设计成果,研究发现城市设计大量编制但应用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对部分重点管控要素的误解和缺失,以及管控要求的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问题。通过评析现行的城市设计技术指导文件,研究发现涵盖不全面、重点不突出,管控不精细,造成城市设计操作性不强。

(二)控规阶段城市设计管控内容-要素分解研究

        从学术理论、管理实践两个层面对当前国内理论和实务分析整理后,研究进一步提出当代城市设计关注重点应在于:保障城市公共领域与公共空间;以人为本,创造/保护城市独特的场所感和识别性;鼓励多样性和适应性,保持差异性和活力;更新自然系统;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可达性,实现紧凑型城市;协调整合建筑、景观、市政多要素,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实现可持续性增长、低碳生态。然后,围绕这些目标,研究设置了7类城市设计管控内容:A土地利用类、B公共空间类、C景观环境类、D交通类、E建筑类、F设施类、G可持续性类,并进一步根据每类内容的重要性与对象特点的不同,细分直至更具体的管控要素(指标),经反复比选调整后,形成共计7类88项控规阶段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


image.png

图表 1 控规阶段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的构建

image.png

图表 2 控规阶段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


(三)管控要素的规范化表达研究、弹性化操作研究

        研究发现,图示、表格和文字是城市设计管控文件中最常采用的三种表达方式。根据要素自身特点,研究为每项要素建议了最适合的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以便能相对标准化地编制城市设计管控图则、规范化地开展城市设计成果审查、高效化地纳入城市设计“一张图”、常态化地纳入地块规划条件。另外,城市设计管控相较于控规管控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弹性空间和管理裁量。因此研究提出,可从要素本身的控制性/引导性区分、空间分级(分区)管理、时间分级(近远期)实施三个角度来提供相关途径。


image.png

图表 3 《武汉市城市设计管控要素查询手册》


(四)用地规划条件升级版研究

        与各区分局座谈了解现行规划条件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将规划条件的指标构成调整为“规划用地情况”“土地使用强度”“公共设施、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特殊要求”共五类23项(升级版,适用于城市设计重点地区)或14项(普通版,适用于一般地区),并从“能不能用”“好不好用”“怎么用”三个方面,逐一明确指标的选取原因、核提依据、规范表达、概念与计算方法等。

(五)试点片编制

        为了对新构建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和规划条件升级版进行验证和完善,研究分别选取了解放公园“澳门金角”片、东湖高新区光谷中心区北核心作为试点片,开展控规深度的城市设计管控图则转化编制、图则优化以及地块规划条件模拟等,确保了操作上的可行性。


image.png 

图表 4 试点片编制


4、特色与创新

(一)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通过深入发掘问题之间的关联,研究设计提出一个全新的系统性解决思路和方案——包括一个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一个要素规范表达体系和一个要素弹性操作体系。三个体系之间环环相扣又逐层递进,同时每个体系在研究深度和研究结论上,较之国内已有研究也均具有领先性。

(二)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充分体现了用户至上、开放平台、微创新与快速迭代、众筹实施等互联网思维和做法。城市设计管控“内容-要素”体系仅两级结构,并按要素相互关系直接呈现为一组组的展开形式,顺应了当下互联网时代扁平化设计趋势,每个要素唯一编码,编码信息包括类别、组别、等级,每组预留10个位置,形成一个开放性的框架,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规划基础和行政力量,进行增补或删减调整的“二次开发”,手册界面设计通俗易懂、便携易查。

(三)一项立足于城市设计自身特征的分级管控策略

        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将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细分为三个等级,并进而构建起一个随着管控等级增强、管控要素集也相应增加的对应体系,这不同于以往的城市设计要素根据商业、居住、工业、交通等用地功能的不同、或者新建地区、改建地区的不同而不同的“分类”管控方式,而是一种强调现状资源条件约束和影响的强弱决定了城市设计管控要素的多寡的“分级”管控方式。

5、实施情况

        (一)根据体系研究成果,市局先后完成了《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优化技术要求》、《武汉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湖北省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管控工作指引》(鄂建文〔2017〕28号)的研制。前者于2015年12月23日通过市局专题会验收,后者于2016年8月29日通过省厅专家会评审,并于2017年4月19日由省厅正式印发。

        (二)研究团队制作的《武汉市城市设计管控要素查询手册》,已分发到武汉市区局的规划管理处室、局属规划编制机构等推荐使用,受到广泛欢迎,并获得良好反馈与评价。

        (三)制作的《武汉市新城区(开发区)用地规划条件升级版操作指南》,已自2017年12月试用于新城区开发区规划管理,2018年6月通过市局专题会验收。操作指南对规划条件的制定和建管方案的审批,均起到了显著规范和提升效能的作用。

        (四)研究团队撰写的两篇论文分别刊登于《城市规划学刊》2017年第4期、《规划师》2017年第3期刊登。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研究》一文发表后,短短2年多在知网上被下载903次,被引用19次,引证论文来自《城市规划学刊》,《城市发展研究》等权威期刊,以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学位论文。